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

欲擒故纵的案例(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)

2022-03-29 156 天才饕餮

‖原文‖

逼则反兵;走则减势,紧随勿迫。累其气力,消其斗志,散而后擒,兵不血刃。需,有孚,光。

‖译文‖

如果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,它就会拼命反扑。让敌人逃跑则可以消减它的气势。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踩随,不能过于逼迫,借以消耗其体力,瓦解其斗志。等到敌人士气低落、军心涣散时再去捕获它,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辆牲。总之,不进逼敌人,并让其相信这一点,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。

‖计名典故‖

“欲擒故纵”首先是一种思想指导。“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。”有失才会有所得。先要施以小的代价以换取最大的胜利。

善于钓鱼的人都知道放长线才能钓大鱼。大鱼上钩,必需有一定的条件。没有“长线”,没有“等待”,大鱼是不会上钩的。

在战争中,对敌策略也是如此。对敌逼迫太紧,敌人必反扑而来;可故意放开一路,让其逃走。

在战争中使用此计,一是当敌人气势很盛的时候,我方故意示弱,使敌人骄傲、麻痹,放松戒备,而后我方可乘机进攻。二是在我方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时,我方采取穷寇勿追的方法,给敌人一条生路,创造更有利于我方的战机。

“欲擒故纵”之“纵”是有条件的。我方所纵之敌是可以.“手到擒来”的敌人,又顺手放走。“擒”敌是我们的目的,“纵”敌是我们的手段。所“纵”之敌,须对全局有利。所“纵”之敌,并非放虎归山,欲擒不得。使用此计的人,必须有眼光,不可斤斤计较眼前小利,患得患失是不成的。

诸葛亮字孔明

三国时,诸葛亮号称战争之神,他曾经七擒七纵孟获。这一史实成为“欲擒故纵”之计的典型。

孟获是云南一带少数民族部落的酋长,经常侵扰蜀国。为了解决边关之患,诸葛亮亲自率兵南征。

孟获派三洞元帅迎战,全部战败。他亲自出征,因陷入蜀军伏击圈,伤亡惨重,蜀军一举活捉了孟获。

诸葛亮放了数千俘虏,让他们与家人团聚,南军将士十分感动,拜泣而去。而孟获却说:“我只是中了埋伏,放我回去,整顿兵马再与你们交战,如果能活捉我,我才心服呢!”诸葛亮立即放了他。众将不解,孔明解释说:“要彻底平定南方,只有使他们心悦诚服才好。”孟获回寨后用刑惩责败将,逼迫部属出击蜀军。众将领感谢孔明不杀之恩,恨孟获无道,于是绑了孟获来见孔明。孟获乃以“手下人相害”为由不服。孔明再度放他回营。

孟获派他弟弟孟优托辞上门谢恩。带几百名蛮兵先行潜入蜀地营房,准备里应外合。不料都被孔明灌醉了。孟获率兵长驱直入时,又被抓获。他借口弟弟贪酒,所以失败。孔明第三次放了他。

孟获四处求兵,凑了十万人马准备再战。却见蜀军突然撤兵。营中留下许多粮草,料想蜀国一定有急事,所以率兵急追,不料蜀军正埋伏在身后,前后夹攻。孟获再度被捉。孟获认为“误中诡计”不服。孔明第四次放了他。

孟获退避山中,凭借壁垒森严,闭关不出,打算坐等蜀军粮草困乏时再战。不料孔明智凭天险,引兵直入山中。此时孟获已是众叛亲离,于是被洞主杨锋拿下,押到蜀营。孟获埋怨是洞中人相害才落到这种地步,仍然不服。孔明第五次放了他。

孟获设计诈降孔明,身后带着二千精兵一下被孔明发现,当堂将他抓获。孟获又说:“我是自来送死的,不是你的本事。”孔明喝道:“你老巢已经被端了,还有什么能耐!再放你一次,如果不服,决不轻饶!”

孟获已成丧家之犬,便去联合乌戈国王,借来二万身着藤子甲的蛮兵。这藤子甲是有刀枪不入的美称的。蜀军首战藤甲兵果然吃了大亏。孔明因此设计,将敌军引人峡谷,前后夹击,放火烧杀。藤甲兵全军覆没,孟获被马岱活捉。孔明说要放他。他垂泪拜谢道:“七擒七纵自古未有过,我感念不尽。”表示五体投地,口服心服,永不再反。

孔明仍任命孟获为部落之主,与南人永结友好。由此可知,用信义服人,才是长久之计。蜀军回师后,蜀汉一代,南方边境再没有战火,正是诸葛亮用计之功。

‖案例‖

苏无名欲擒故纵抓盗贼

湖州别驾苏无名

武则天执政时,曾赏给太平公主细玩宝物两食盒,价值百镒黄金。太平公主收下后藏在了府库中,却被人全部偷走。公主告诉了武则天,武则天大怒,命令洛州令限期查出盗贼。这样,命令被层层下达,落到了吏卒和巡捕头上,限令他们一天之内抓住盗贼,否则判为死罪。

吏卒、巡捕们很害怕,但又商量不出什么好办法。他们在路上遇到了湖州别驾苏无名。他们久闻苏无名才智过人,就请他到县里帮忙。县令一看来了救星,就向他请教如何抓贼。苏无名让县令和他一块去见武则天。

武则天问道:“你有什么办法抓到贼人?”苏无名说:“若让我抓盗贼,那就不要限定日期,不要再追究州府县令们的责任,把县里的捕盗和吏卒都归我指挥,我能给您追回宝物,请您静候佳音。”

苏无名立下了军令状,吏卒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,但他却不慌不忙,反而叫他们先等一个月左右。到了清明节那一天,苏无名才把吏卒们全部召来,给他们布置任务,让他们五个人或十个人为一伙,在东门、北门等候。如果发现有十几个穿着葬服的胡人,出城到北邙山扫墓,就跟随在他们后边,随时来报告他们的行动。

吏卒们在东门、北门等候,果然遇到了苏无名所说的那种情况。只见那十几个穿着葬服的胡人,来到一座新坟前祭奠,他们象征性地哭了几声,眼里竟然连一滴泪水都没有。撤下祭品后,他们沿着坟墓巡视了一圈后,就不禁相视而笑。苏无名一看情况果如所料,就高兴地说道:“找到盗贼了。”随即派吏卒把那些胡人全抓起来,掘开坟墓,劈开棺材一看,哪里有什么死人,而是晶莹夺目的稀世珍宝!于是上奏武则天。

武则天惊奇地问道:“你怎么这样料事如神?”苏无名解释:当他到洛州之时,正巧碰见那些胡人出葬。他们哭的声音很大,但从脸上的表情来看并不伤心,并且反而有些惊慌。他一看便猜是盗贼往城外转移赃物,但不知他们把偷的东西埋在什么地方了。清明节扫墓,估计他们要出城查看赃物是否安然无恙。他们祭奠而哭声不哀痛,可知里面埋的不是死人;又巡行坟墓相视而笑,是庆幸坟墓没有损坏。他一开始不让官府抓贼,是害怕打草惊蛇,贼人一急,必定取出宝物逃走。官府不查,他们就放了心,因此才没把宝物取走。